什么是慢病监测,简单的说,就是如果您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疾病,要经常测量下血压、血糖,并根据测量的数据变化趋势去预防、干预和治疗,这说起来很简单,但能够真正有效做起来的很少。
慢病监测分为个体的自我监测和医生对慢病重点人群的监测,个体的自我健康监测能够促进个人健康管理,利于慢病的预防与发现,医生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有利于科学制定慢病的干预治疗方案。
近些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大多数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老年人占慢病人群较大比例,但近些年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无论是患者还是家属,都非常关注相关信息,对于慢病的预防和诊疗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在健康管理服务中开始提倡慢病管理。
慢病管理应该从监测做起,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更要监测,要重变化、看趋势,勤分析。
慢病监测很重要
对于慢病而言,良好的监测能够判断其变化趋势,确定慢病预防控制的优先领域,同时制定干预措施,也为后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并且也为慢病研究提供相应的线索,尤其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监测,其作用更是极为重要。慢病监测已经成为预防、干预治疗全链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世卫组织在其《防治慢性病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投资》报告中,尤其强调了慢病监测、防治的重要性,甚至大于急救,我国深化医改的重要工作也紧紧围绕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落实预防为主,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现在的慢病监测是什么样的状态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健康理念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管理日益重视,但个人的健康监测意识仍然不强,普遍存在随意性的监测,即使疾病加重了,也缺乏系统化的监测手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偶尔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中的老人戴着老花镜,拿着笔认真记录着自己的血压记录、血糖记录,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监测记录手段依然存在,这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不应该是技术问题,而是业务模式和服务意识问题。
我们国家非常重视慢性疾病的健康管理,国家每年都会投入基本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面向城乡居民开展免费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尤其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群体,要求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并且制定了标准规范,纳入考核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国家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无论个人还是服务机构,为什么慢病管理做的不好,不普及,固然有各方面的原因,但一个重要原因,缺健康管理模式创新,缺监测,尤其缺智能化、系统化的监测。
在慢病监测的开展过程中,传统的监测手段无法覆盖更多的患者数据,慢病监测的信息化程度低,病症领域覆盖不全面,与社会其他诱发因素的相互较少,同时对慢病项目评估能力薄弱,监测与评估体系还不完善。尤其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关系中,慢病监测的迫切性与突出问题一样急需解决。
桂花网蓝牙物联网赋能慢病监测,让健康管理更轻松,慢病管理,精准化智能管控是关键!
一直以来慢病的预防和诊疗不甚理想,与人们对慢病管理的期望值有一定距离,慢性疾病的特点是患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治疗累积费用高,需要频繁的医患交流。若要想很好的控制疾病,患者需有较高的服药依从性和日常自我管理的主动性,但实际上,这些重要环节却很薄弱,健康管理的长期滞后,让高血压等慢病防治工作进展困难,导致慢病形势极其严峻!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已经出现并逐步普及到日常生活中,并与慢病管理服务融合,将会形成创新服务的健康管理模式,在传统监测的基础上,桂花网蓝牙物联网慢病监测实现智能采集与动态监测,帮助老人实现居家远程医疗。